隈研吾曾在《負建筑》中寫道:“建筑自身存在的形體是可恥的。我想讓建筑的輪廓曖昧化,也就是說,讓建筑物消失。”?采用鏡面材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地將建筑消隱于環境中的設計手法。
當把鏡面運用在建筑的外表皮時,它能夠反射出周圍環境、自然光線與氣候的變化,在視覺上將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為建筑賦予了動態的表達與夢幻般的光影效果。
如何在不造成光污染的前提下,將鏡面巧妙地運用在建筑設計中?希望以下10個項目能為大家帶來靈感。
01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藝術倉庫
MVRDV
由MVRDV設計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藝術倉庫是世界首座向公眾開放的藝術倉庫,目前已經完成建設。倉庫建筑坐落在鹿特丹,為前來參觀博物館的游客提供了一種全新體驗。
藝術倉庫是一座39.5米高的碗狀建筑,占地面積相對較小。這樣的形式保證了在地面層,公園既有的路徑和視野都能夠保持通暢,同時減少了建筑對地下水緩沖區的影響。
包含餐廳的寬敞屋頂景觀為公眾帶來欣賞鹿特丹城市美景的機會。
建筑的玻璃外墻由1664塊反光的鏡面板構成,總面積為6609平方米,與周圍的行人、公園里的綠植、天空的云朵還有躍動的城市天際線形成相映成趣的關系。
反射的效果令這座面積并不算大的藝術倉庫充分地融入了周圍的環境,同時與公園和附近的建筑建立起緊密的關系。
02
阿拉伯研究中心
Zaha Hadid architects
The Investcorp Building為阿拉伯研究中心提供了額外1127平方米的面積和一個可以容納117人的報告廳,增加出來的空間使得阿拉伯研究中心可以終于擴大自己文件和照片收藏。
它蜿蜒穿過圣安東尼學院內限制建設的節點,把歷史保護建筑和古樹名木連接整合起來。立面不銹鋼的鏡面材質柔和地反射自然光線,回應著周圍的建筑肌理。
03
Naiipa藝術綜合體
Stu/D/O
Naiipa(字面含義為“森林深處”)是一座綜合性的建筑項目,包含畫廊、錄音工作室、舞蹈室、餐廳、咖啡廳和辦公空間等。
該項目的名稱源于其隱藏于森林中的設計思路,環繞在建筑四周的反射玻璃使蔥郁的環境得以擴展。
該項目共涵蓋2000平方米的辦公及零售空間,分為A棟和B棟兩個主要的體量,并分布在場地兩邊,為中間留出以樹為核心的開放式庭院。
建筑通過鏡面、半透明和透明三種不同類型的玻璃以及富有韻律感的折疊立面與周圍的城市環境形成連接,并最終呈現出一種消失于自然的感覺。
朝向街道的東南立面是一個半透明的雙層立面,能夠過濾并減少流入建筑內部的光熱。半透明的立面朝著入口的方向逐漸由光滑轉變為折疊的效果,其圖案模仿了陽光透過樹冠后投下的光影,指示出內部隱藏的樹林。
在進入內部之后,建筑朝向庭院的立面和包覆著鏡面玻璃的、懸浮于空中的“鳥巢”畫廊宛如消隱在樹林之間,從真正意義上喚醒了“森林深處”的感覺。
04
齊賢下方橋城市書房
以靠建筑
下方橋城市書房由三部分功能組成:圖書館、咖啡館、室外大臺階。其中,咖啡館和室外大臺階是在水街改造項目的早期設計落成,而圖書館是在項目末期加建在咖啡館建筑上而成。
建成投入使用后,鏡面雨蓬下的大臺階成為鎮上居民乘涼、閑聊、打發時間的理想去處。白天這里是下方橋水街的公共客廳,到了周末傍晚,鎮政府會在此播放露天電影,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以城市書房為背景的社區公共電影院。
05
鏡子屋
Studio Remco Siebring
鏡子屋是一個建造在一座荷蘭小城市的屋頂延展裝置。這個裝置的安置主體是一個12歲男孩的臥室。設計采用樹屋的理念,旨在建造一個空中的私人空間。理念設計中的鋼床浮于屋頂三米高處。這里可以俯視周圍的房頂,煙囪,花園和樹木。
這個屋頂的延展設計完全被玻璃鏡子覆蓋來表現建筑輪廓。這樣的設計賦予樹屋與周圍環境一個有趣的關系:在白天,玻璃鏡墻映射出周圍環境,所以他的房間仿佛消失在天空中,男孩可以變身為外部世界的偷窺者。
06
Sacromonte小木屋
MAPA Architects
Sacromonte Landscape 酒店擁有舒適精致的城市酒店的特點,但用獨特的小屋散落建造在景觀中,替代了城市酒店中連續客房的概念。同時,電梯和建筑走廊也被自然中的曲徑所代替。
整個酒店共有13個小屋(4個一般房間和9個觀景房),分別散布在山丘上的最佳位置點。一間與餐廳相結合的釀酒廠設在葡萄園和酒店娛樂區域之間,由葡萄酒商店和一個品嘗葡萄酒的山頂露臺構成了酒店的娛樂區域。
07
“黑色廣場”
Gregory Orekhov
“黑色廣場”是第一座為紀念畫家卡西米爾·馬列維奇而創作的大型紀念裝置,同時也是俄羅斯當代雕塑中的一個獨特范例。
藝術家對雕塑能夠捕獲的“風景量”進行了考量,并有意地保持作品的“非自然性”,使其與公園的背景形成對照――這也是該作品最重要的一個特征。藝術品被巧妙地融入既有環境中,同時將觀者與景觀中的建筑空間連接起來。
08
無界之廁
筑博設計
項目坐落于北環大道和藝園路交角,建筑師將這座設施消隱在原本樹林掩映的綠化帶中。廁所隔間采用無分性別隔間的形式,形成了一種無邊界的,與自然交融的流動型平面布局。
設計最大化了人流到達的可能性,采取類街心公園的景觀設計,成為人們更樂意走的穿行捷徑,場地內還設置了相應的休憩座椅,供人休息或等候。
設計在立面上采用8K鏡面不銹鋼材質,其外觀隨著光線的更替,四時的變化呈現出不同景象。建筑與周邊的景物交織在一起,既和諧地共存著,又似消隱于樹林掩映中。
當人們步入其中,其身影亦成為了建筑立面的一部分,促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建筑形態,建筑在這瞬間成為了一個簡潔并有力的藝術裝置。
09
“沙漠島”
Gj?de & Partnere Arkitekter
“沙漠島”是丹麥設計師事務所Gj?de & Partnere Arkitekter的裝置設計作品。該事務所將一座長72米的曲面鏡面墻搭建在印度洋沙灘上。
該曲面鏡面墻以直徑為60米的圓為原型,將廣袤的印度洋景觀映射在自身。彎曲的鏡面將沙灘向遠處延展,海平線在鏡面上浮動,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島。
10
鏡面度假屋
Peter Pichler Architecture
業主住在上個世界60年代建設的農莊內,他們希望建筑師設計另個可供出租的豪華度假小屋,小屋應該獨立,讓客人能享受自然美景,同時隱私得到最大的保護。
客房朝東,內部有全套的廚衛設備,起居室,臥室以及浴缸。面朝美景有大面積玻璃窗,臥室上方有天窗,而附帶的地下室可用于臨時儲存。
建筑共兩個單元,這兩個稍微錯開的單元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地面的玻璃體。起居室外面的寬敞露臺讓人們可以更方便的享受美景。側墻上采用弧線過渡的手法,玻璃漸漸融于鏡面墻壁。
而面向農莊的西側,則是完全的鏡面玻璃墻。建筑涂上了UV圖層防止鳥撞。這個鏡面度假小屋并沒有直接與一旁的老建筑爭相斗艷,而是融入了整個環境。
資料引述:
1.https://www.gooood.cn/消失的建筑:鏡面材料
內容轉載自“匠山行記”
精選文章: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