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元宇宙概念被蜥蜴人扎克伯格炒火后,世界上有排面的科技公司幾乎都一窩蜂安排上了。這些有頭有臉的大拿們憑借著雄厚的財力開始在虛擬世界里整花活。
元宇宙汽車、元宇宙藝術品、元宇宙球鞋、元宇宙游戲、元宇宙廁所(?).......但凡現實世界存在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套上“元宇宙”的外殼。
前有游戲平臺Roblox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元宇宙第一股”。后有NFT數字交易平臺iBox暴雷,成千上萬的賭狗賠光底褲。
元宇宙對于咱普通人來說如同一個潘多拉魔盒,充滿誘惑,但又危險重重。
面對機遇與陷阱并存的元宇宙,我們不妨大膽提問,如果當元宇宙滲透進現代建筑行業,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兩者的結合究竟能誕生出怎樣的產物?
我的下一個家,會是元宇宙建筑嗎?
01
有的人已經“住”進去了
在現實世界有不少拓荒者們早已行動起來,在元宇宙里開疆拓土了。
2020 年,多倫多藝術家 Krista Kim 設計了一個名為《火星之家(Mars House)》的虛擬住宅。設計師還邀請搖滾樂團吉他手制作了冥想音樂供使用者通過VR技術傾聽,同時也請到了意大利玻璃家具制造商打造出整套虛擬家具。作為全球第一個NFT數字住宅,一經推出便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圖片來源于tatlerasia.com
次年5月該藝術家在NFT交易平臺SuperRare上將這處“房產”以288以太幣成功售出,換算成人民幣大概300多萬。
美國SuperWorld虛擬平臺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赫里什·洛特利卡曾高調表示,他的公司在2021年已經售出“數以千計的地產”,用戶在這個虛擬地產平臺上的平均消費額為2000美元。
SuperWorld / 圖片來源于futuriq.de
簡單來說,這些先行者們已經贏麻了。
消費者這邊也毫不示弱緊隨其后,2021年6月,上海一對95后新人,買入了一套數字房產準備當結婚的婚房。
在現實世界中為房子奔波的人們恐怕也無法想象,為什么有人會愿意花一大筆錢買一棟自己根本住不進的房子。我倒覺著這事兒挺酷,不失為一種新概念投資理財,畢竟元宇宙里的建筑并不需要多大的維護成本,更不需要擔心自然災害會對元宇宙建筑產生什么影響。
著火的巴黎圣母院 / 攝影:LeLaisserPasserA38
很多人說,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很多人將其比喻成90年代的互聯網、10年前的區塊鏈。anyway,如今的元宇宙還遠遠談不上泛民用級別,更像是一場資本的狂歡。
02
多少都沾點元宇宙
如果把“元宇宙Metaverse”的詞根進行拆分,“verse” 意為宇宙,而“Meta”的誕生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希臘。
當時,雅典人把研究有形體的事物,叫“physics”,也就是如今的物理學。而研究沒有形體的事物,叫Metaphysics譯做“形而上學”。這就是“meta”的起源,代表著某種存在于人類腦海中的意識形態,多少沾點哲學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的現實宇宙就是universe,而對應的虛擬宇宙就是Metaverse。
古希臘哲學之父泰勒斯 / 圖片來源于wikipedia
若干年后的1992年,科幻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的小說《雪崩》,講述了人類將在未來以數字身份形態介入到數字虛擬世界中。算是把當時還處在概念雛形的“元宇宙”搬上了臺面。
尼爾·斯蒂芬森 / 圖片來源于wikipedia
《黑客帝國》、《頭號玩家》、《刀劍神域》、《創》等一票影視作品更加把“元宇宙”這個概念沖上了熱門,雖然當時大部分人看的時候或許并不知道元宇宙這個概念。
打個電話就能瞬移,我愿稱之為最浪漫的元宇宙交互 / 圖為《黑客帝國》劇照
就像每一個元宇宙使用者都有一副真實的肉身一樣,元宇宙也需要基建,以此連接我們所處的真實物理空間,所以才會有各個行業進軍元宇宙。而建筑行業,作為人類的“剛需行業”自然在元宇宙也有著一席之地。
除開上文提到的案例,2021年就有四家虛擬平臺上的房地產交易額在一周內突破了1.06億美元,而《Decentraland》上一塊虛擬土地的價格甚至與現實中紐約布魯克林的價值相當。
明明是誕生于上個世紀的概念,為什么偏偏現在才火?
很大程度上自然得益于科技的進步,支撐起元宇宙構架的是一整套由各個科技產業編織出的大網,虛擬引擎技術、網絡技術(網速)等。這也導致很多人認為元宇宙就是一個升級版的互聯網,覺得再怎么發展也是在互聯網行業的事兒。
這多少有點片面了,如今元宇宙覆蓋的領域早就不只是互聯網行業,時尚、家具設計領域也在近幾年陸續出現了元宇宙概念產品。
其實,時尚行業比建筑行業更早嘗鮮元宇宙,2019年,世界上第一件數字時裝“Iridescence”誕生,以9500美元(約6.1萬人民幣)的成交價格掀起了虛擬時尚的浪潮。
Iridescence(彩虹裙) / 圖片來源于thefabricant
2020年,虛擬球鞋“CYBER SNEAKER”一經發售便被搶購一空,官方售價飆升至11.4萬美元(約73萬人民幣)。
CYBER SNEAKER / 圖片來源于sketchfab
家居行業這邊自然也緊隨其后,設計師Andrés Reisinger將自己設計的10件虛擬家具,放在網上出售。不到10分鐘就賣出了45萬美元(約250萬人民幣)。
圖片來源于Dezeen
去年5月,高端旅行設備品牌Rimowa與設計工作室Nuova跨界推出了旗下首款虛擬產品系列:一張桌子、一輛餐車、一盞燈以及一套音響系統。
RIMOWA x NUOVA NA–01-20 Glass Service Cart?/ 圖片來源于saywho
服飾、家居、建筑,在元宇宙概念大行其道的當下,要想將現實世界的一切全部放入其中進行“數字孿生”,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
03
我的下一個家
會是元宇宙建筑嗎?
元宇宙里的建筑設計是在一個虛擬空間中,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甚至牛頓力學都不再成為局限建筑設計的限制。因此,許多無法在現實世界中落地的建筑和室內設計都能在元宇宙內實現。
今年4月,MAD建筑事務所主理人馬巖松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成為了一個國產游戲的“建筑總設計師”,將為游戲中的未來建筑提供全新的想象和設計。有趣的是,這幾套設計中有著他暫時未能在現實里實現的設想。能不能實現不清楚,但馬巖松一定過了一把癮。
圖片來源見水印
諸如前面提到的“Decentraland”,用戶在購置虛擬土地后,緊接著就是建造房屋、裝修、使用或售賣,這個過程中同樣需要像現實世界一樣進行建筑的“建造”。
很多嗅到商機的團隊、服務商已經開始從事元宇宙建筑設計這一行業,比如去年完成百萬美元融資的MetaEstate。
購入元宇宙房產的操作似乎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買地”、“基建”、“室內設計”、“置辦家具”。一切的操作幾乎和現實世界的邏輯一摸一樣。只要有錢,一切都不是問題。
MetaEstate上的一處NFT房產
對于推動元宇宙進程的幕后巨頭,一項科技的進步需要的是時間以及不計其數的金錢投入,他們害怕錯過下一個時代的船票,爭先恐后地想要登上新世紀的諾亞方舟。
如今的元宇宙服飾也好,元宇宙建筑也罷,或許正是我們邁向下一個紀元所做出的探索,最終需要無數的技術進步和社會協調才能建立起元宇宙的雛形。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不再用“異樣”的眼光審視元宇宙時,元宇宙的時代可能才會真正來臨。
回到當下,“我的下一個家,會是元宇宙建筑嗎”?
比起這個,我更關心今晚的豌雜面到底要不要加煎蛋。
撰稿:十一
內容轉載自“一筑一事”
精選文章: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