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焦慮的當下,幾乎每個設計師都在思考,如何把商品設計的更加引人注意,給人耳目一新翻天覆地全新視覺體驗。但是在日本有這么一位設計師堅持“沒有設計的設計”,在設計中從不表現自我風格,追求“不迎合潮流的長效設計”,設計的包裝甚至可以使用幾十年,他就是被譽為日本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大師——佐藤卓

佐藤卓,一個在日本平面設計界繞不開的名字,他于1984年成立佐藤卓設計事務所至今,服務過眾多知名品牌和機構,從高端時尚到大眾日常都有涉及,日本家喻戶曉的明治牛乳、可爾必思、LOTTE口香糖都出自他手,曾經爆火的日本兒童設計教育節目《啊!設計》的節目藝術總監也是他。

但除了這些光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他的設計理念。

▲PLEATS PLEASE “動物”〈2015〉

“不做”同樣也是一個應該納入正常考量的選項,因為世界上有些物品保持原貌就是最好狀態,不需要過度的“做設計”。同時他表示不會去過分追逐流行,希望自己的設計的作品不是那種會不斷更換的,而是能夠一直和消費者陪伴的“長效設計”。

▲樂天薄荷口香糖系列〈1993?2013〉

當大家都在“做設計”的時候,這個理念仿佛一記重錘砸在眾多設計師心中,而佐藤卓也確實是在商業項目中貫徹了他的理念,他設計的咔辣姆久薯片包裝就是典型例子,佐藤卓在設計之初就給產品未來的更新做了準備。

左邊的品牌標識簡單明了,右邊的照片可以不斷更換,所以當一種口味的風潮過去之后,只需要改動右邊的照片,同時對整體配色略微調整即可,而在之后的很長的時間當中也證明了這款包裝的長效性,品牌方至今還在使用這款包裝。

佐藤卓在與眾不同方面,除了設計理念之外還有他對作品的態度,和大部分對失敗作品避之不及的設計師不同,他會把失敗的作品放進案例里,哪怕這個案例在大眾看來并不是那么失敗。

在剛出道時佐藤卓為NIKKA設計了兩款威士忌PURE MALT和FROM THE BARREL,憑借隱藏在商品中簡單明了的設計以及為長效考量的巧思,產品一經推出就在市場上大受好評,從商品企劃到最終的設計呈現都由他主導。

▲佐藤卓為NIKKA設計的威士忌包裝

但是當NIKKA公司要繼續開拓該系列的其他新品時,卻是由內部多人共同企劃,佐藤卓的設計在整個企劃中毫無置喙的余地,因此后續系列再也沒能達到之前的高度,逐漸泯然于市場。佐藤卓把這個作品放進了自己的案例和書里,因為在他看來一件成功的事情之后,了解成功的原因比失敗更重要。同時,在決定設計的過程中,多人民主主義是不可行的。

為什么佐藤卓能夠逆大眾而行,走出一條如此不同的設計道路,原因就在于他的塑性思考和對“自我”的深刻認知。塑性來自眾所周知的以柔克剛中的“柔”,柔還可以分為“彈性”和“塑性”。

▲JOMONESE〈2012〉

“彈性”的性質就是在外力來臨后會發生形變,但是外力離開后又會回復原狀,就像釣魚竿;而相對的,“塑性”則是在外力消失后會出現凹陷從此定型,就像是黏土一樣,雕刻領域的“塑像”一詞就是來源黏土的材料性質

▲Maxfactor "fec."〈1986〉

人們推崇的都是遇到任何情況都要保持自我,不能迷失自己的原貌的“彈性”,而相對而言“塑性”則會因為表現出的忽視本我,隨波逐流而遭到訓斥勸誡,咋看之下“保有自我”似乎才是人生的正確對待方式,可是,大多數人對“自我”其實是很陌生的,可能窮其一生都沒辦法認清“自我”。

而在設計領域,當一個設計能夠拋開所謂的“自我”,那么他將不會受到潮流、風格、喜歡、偏好等“自我”因素的影響,真正的做到“隨心所欲”“因地制宜”,因此佐藤卓才能夠誕生出無數沒有強烈個人風格痕跡的作品。

我相信沒有人想要像黏土一樣,被一次次壓扁改變形狀,因為從小接受到的教育一再告誡我們必須珍惜自己,所以會心升反抗實屬常理。可是,如果能夠轉變觀念,不再堅信需要擁有自己的形狀,在面對任何事情時,反而能夠看清自己。

▲設計解剖學:一種通過熟悉的物體看世界的方法〈2016〉

佐藤卓出生于1955年的東京,成長于設計師世家的他從小生活在濃厚的設計氛圍當中,但他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篤定要做設計師的,而是在無數的機緣巧合之下才走上設計師的道路,做過學校樂隊鼓手、在電通公司當過職業廣告人,并且酷愛沖浪,在接觸過很多不懂的領域之后,才下定決心走上設計的道路。

▲水〈2007〉

佐藤卓最喜歡的運動是沖浪,他覺得沖浪時候的感覺是和做設計一樣的,因為佐藤卓一直堅持順勢而為,認為自己只是剛好站在市場需要的角度去做設計。順應時代的浪潮,以及無數前人積累的道路上,從而站在了這個高度,所以把握時代的脈絡以及對市場的敏感,對設計師來說尤為重要。

▲水〈2007〉空之森診所 <2014>

很多時候,佐藤卓總是先站在顧客角度去考量,而不是甲方,所以總是能夠帶來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設計方案。佐藤卓說過:設計不是制造物品,而是設計人和環境的媒介,物品只是信息的入口。也許,洞悉人與物的互動關系,思考物與環境的相處方式才是設計時重要的事。

撰寫:恒塵

文章排版:cloudycloud

內容經授權轉載自“設計便利店”


精選文章:

隈研吾新作,2 萬根木柴做吊頂,簡單粗暴

中式旗袍變日本藝伎服飾? " 國貨之光 " 名創優品翻車了?

工作室放進老街區,建筑師為“城市更新”也是拼了

52㎡改二居室,去掉客廳,臥室做超高地臺,這布局真個性!

緬懷三宅一生,為時尚而生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