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和如今的2022年一樣,是虎年。

那一年,微軟公司的Windows98系統橫空出世,蘋果公司第一代iMac高調誕生,中國的初代互聯網企業也在悄然生根。

那一年,后來一度高居全球票房榜首的《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至今霸屏二十多個暑假的《還珠格格》迎來了首播;這個夏天正在“披荊斬棘“的任賢齊發行了那首火遍大街小巷的《傷心太平洋》。

也是在那一年,宜家進入了中國市場;紅星美凱龍的前身“紅星家具城”在南京開了店,創建了連鎖品牌市場,正式邁向全國。

1998年上海虹橋機場外看飛機起落的人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

整個世界,充滿了人們轟轟烈烈南來北往的夢想。

而另一個關于家的故事,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1998年,改革開放二十周年。

福利分房政策的取消,開啟了中國房地產的新時代。商品房的推出,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人們的居住品質,也推進了城市的繁榮與發展。

住宅的私有化,催生了無數家裝需求。早期的家具城和剛剛進入中國“洋超市”,不僅豐富了中國家居流通形態,也讓人們意識到,在與家相關的領域,需要讓供給者和需求者信息互通,讓市場價值規律發揮最大作用。

1998年3月19日,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首屆中國廣州國際家具(春季)博覽會在廣州流花展館開幕。

那一屆展會,展覽面積45000平方米,吸引了384個參展商和20000買家參與。

六年后的2004年,第十三屆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正式遷至廣州琶洲展館——當時亞洲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展館。

那一年,木工機械、家具配料與德國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將interzum的品牌和資源引入中國,中國品質最高的家具生產設備及配料展會(interzum guangzhou)應運而生。

從那一年開始,CIFF開始重視原創設計,邀請了德國、日本以及國內著名專家和教授擔任產品設計評比的評委。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那一年的展會規模同比擴大51%。

2005年,也就是搬至琶洲展館的第二年,展會也有了更新的面貌——首次將展會分為前后兩期,一期為民用家具,二期為辦公家具,展覽面積直接翻倍,參展商接近1500家,買家人數也即將破十萬。

其中二期辦公家具展,一舉成為成為全球最大專業辦公展、一個大辦公一站式采購平臺。同時,辦公家具、木工機械、設備輔料由一年兩屆改為一年一屆。

2008年,展會持續擴容,前后兩期展覽同時占據了琶洲廣交會展館的A、B區,展覽面積、展商數量、買家人數又創新高。

憑借不斷增加的規模、進一步細分的展區,CIFF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家居”展覽。

在房地產行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之時,與其緊密相關的下游家居行業,也迎來了“黃金十年”的發展期。背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展覽公司——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展覽有限公司,讓CIFF盡享時代與機會優勢,開局便沖刺,出道即巔峰。

時間奔向第二個十年。家居市場競爭激烈,不僅國內會展行業瘋狂發展,各類家具展涌現,國際展會也走進了人們心中。家居行業需要更前瞻的目光,亦需要與時俱進的平臺。

寒來暑往的耕耘,為中國家博會帶來了春華秋實的好風景。

2012年,琶洲廣交會展館A、B、C區同時啟用,CIFF的展覽面積突破88萬平方米。一期民用家具展擴大了民用現代和戶外兩個展區,二期辦公家具展新設了2萬平方米的酒店家具展區。

與此同時,新的燈塔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從此,“為家具企業和行業服務引航、發現無限商機”的愿景與使命,開啟了新篇章。

2014年,CIFF3月的展期由4天延長至5天。

2015年,“互聯網+”浩浩蕩蕩地闖入各行各業。

9月,中國家博會首次落子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四葉草”生意盎然。

一春一秋,一展雙城,實現了中國家博會在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深情相望。

隨著CIFF上海的落位,接下來的幾年,中國家博會前進的步伐勢不可擋。

2016年3月,啟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展覽規模邁向世界前列。

2017年9月,為期四天的CIFF上海攜手全球2000家優質展商,共同接待了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91623名專業觀眾,同比增長8.18%,再創歷史新高。中國家博會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國內外品牌開拓市場的最好平臺之一。

2018年,中國家博會主辦方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的全力推動下,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展覽總公司與紅星美凱龍達成戰略合作,首開行業先河。

同年9月,“展·店聯盟”首秀。一場“使命有高度、內容有深度、細節有溫度”的國際大家居展會初見雛形,為全球家居消費市場升級和未來產業生命力賦能。而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展覽總公司與紅星美凱龍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入。

2019年,雙方的合資公司中貿美凱龍成立。手握國內家居賣場龍頭企業與中國展覽行業領軍者的雙重資源優勢,進一步延伸了家居產業的價值鏈,為家居展會模式帶來了創新,更重要的是,讓品牌和設計師釋放了更大的活力。

那一年,國際建筑設計論壇、大家具生態鏈平臺業務發布、尖峰設計在眼前論壇、2019(秋季)中國軟裝大會等高端論壇活動相繼舉辦。

發達的產業成就知名的展會,成熟的展會促進產業的進步。隨著中國家具產業的崛起和發展,“融合”二字價值凸顯。

中國家博會通過打造行業的生態平臺,帶動了家居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在廣州和上海兩座城市的包容與見證下,不斷成長。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家居行業遭遇寒冬、會展行業反復陷入停擺。此時,深耕于中國家居行業、擁有全球家居視野的中國家博會,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推動會展業和家居產業高質量發展重任。對接國際客商、上線數字化工具、緊握原創設計、穩定內外人心……展會“國家隊”名副其實。

7月,延期后的CIFF廣州克服萬難,完成了與同行者疫后的首度相聚。風雨無阻,不曾缺席。在特殊的大環境下,中國家博會果斷調整路線,積極轉型。

接下來的九月,CIFF上海如約而至。HC28|都匯里、銳馳、美克家居A.R.T.、索菲莉爾等行業品牌的現身,為“全球家居設計首選平臺”這一全新定位做出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演繹。

此時,兼具“新品首發、商貿首選”等全功能的中國家博會,寫下了危中求機、變中開局的最好答案。

時間來到了2021年。伴隨著三月CIFF廣州“設計引領、內外循環、全鏈協同”展會新定位的發布,2030+國際未來辦公展、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CMF趨勢LAB、DDS當代家居潮流觀念展、D2M Lab設計樣等多個以設計為核心的版塊,成為了展會的亮點之一。

線下如火如荼,線上也展開了新一輪助攻。海外采購商通過線上對接會共享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先機,同期的“云看家博會”也斬獲了全網近760萬的播放量。

年底,CIFF上海首次在線上舉辦,中國家博會的雙線融合也成為了會展行業的一大創舉。云展廳、云直播、云洽談、云活動等豐富的新玩法,為參展品牌全面引流,也創造了入駐品牌548家、云直播84場、觀看總量達775043人次的成績。

2022年,人們經歷了太多太多。靜默之后再出發的上海,將在9月5日至8日,迎來第50屆中國家博會(上海)和中國建博會(上海)的同期同館舉辦。

這一囊括最全產業鏈、家具與建裝兼備的雙展,將在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用28萬平方米的超大展覽面積,近1200家參展品牌陣容,成為九月家居行業的目光焦點。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城市群正在通過產業聯動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如今,兩大展會的攜手而至,無疑將激活更廣闊的家居建材消費市場。

老朋友銳馳、HC28|都匯里、CHIC CASA、傳世、華意空間、美萃/寐宸、美克家居A.R.T.等品牌將悉數亮相設計館,慕蘭卡、雅居、DAaZ、DOU HOME等41家設計品牌也將迎來CIFF上海的首秀。

Nobilia House、A.R.T.空間、NICOLETTI等25家沙發品牌,喜臨門Smart、慕思智慧睡眠、夢百合旗下里境等品牌也將在展會上展現家居產業智能化發展的趨勢。

未來宇宙全球設計峰會、意思設計展、DDS當代家居潮流觀念展、大觀茶典、辦公生活主題館、2022時尚辦公嘉年華、健康民宿未來空間等11個特展,也將萬眾期待之中,詮釋未來設計的新思考、新理念、新趨勢和新成果。

如今的中國家博會,不僅是品牌展示、貿易洽談的盛會,更引領著潮流趨勢,觸發著行業交流。

Z Media作為家居行業的觀察者,在CIFF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亦始終陪伴。我們在廣州看疫后居家辦公新未來,在虹橋關注商業品牌的專注與回歸;我們以“設計”為命題,發問下一個十年;也用“知了·度”系列報道,見態度、量尺度、現氣度、展維度……

一個心懷熱愛的媒體,正在無畏奔赴,不負所托。

一個互利共贏的多元化家居生態圈,正在用相信的力量,打開家居產業的新未來。

以“進化”應對疫情的反復,以“更確定的自己”應對“不確定的環境”。

這是此前發布的雙展宣傳片中,一句令Z Media印象極為深刻的話。

回首過去的25年,有過低谷,經歷過孤獨,但在時光面前,中國家博會讓不變的初心,成為前行永恒的燈塔。

致敬25年。

時光正好,

你正青春。

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知了Home”(微信號:ZMedia001)


精選文章:

18幅“走心”的諷刺性插畫,細品兩遍,讓人受用一生

模仿高手張克純的攝影新作,又“致敬”了誰?

數字藝術改變未來辦公空間

頂級超現實畫家,曾窮到撿木板畫畫,如今作品不是誰都買得起

AI繪畫出圈史:是天才畫師還是潘多拉魔盒?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