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顏料曾經是視覺創作的核心之一;后來,相機被發明了,攝影技術也拓展了藝術的疆土。現在,AI奪得了美術大獎,我們不禁要問,藝術界的未來將會走向哪里?

日前,游戲設計師杰森.艾倫(Jason M. Allen)在美國科羅拉多博覽會的年度藝術比賽,以作品《太空歌劇院》奪下首獎。不過這幅畫作并非由艾倫親自使用畫筆繪成,而是使用人工智慧(AI)算法繪圖工具Midjourney完成。

圖?|?獲獎作品《太空歌劇院》

有觀點稱,用AI創作的作品來參加比賽對其他人并不公平,但也有另一部分聲音認為,這是技術的進步,要接受新鮮事物。

對于畫作引發的爭議,艾倫與評委均進行了回應。其中,艾倫表示:“我不會為此道歉,我贏了,我沒有違反任何規則。”

圖?|?獲獎設計師杰森.艾倫

針對AI畫作奪冠引發爭議,比賽評審之一的藝術家杜蘭(Cal Duran)表示,他評分時沒有意識到這幅畫是由AI制成,現在知道真相后他仍堅持原來的評分,給予《太空歌劇院》第一名,形容其是“美麗的作品”。同時他也認為,AI能給予那些傳統上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的人更多機會。

但雙方的回應并未讓爭議由此消失,反而在世界范圍內引發更大的關注。該事件也引發我國網友的廣泛關注,據微博平臺的數據顯示,話題“AI畫作拿一等獎惹怒人類藝術家”于9月6日登上熱搜榜,截至當日17時,該話題的單日閱讀量便已超過1.1億次。

圖?|?話題“AI畫作拿一等獎惹怒人類藝術家”

登上微博熱搜榜

網友評論中,有人認為“拿AI的成果充當自己的作品從而拿獎確實不公平”,但也有人表示,好看就行。還有網友提出,“可以分兩個賽道,畢竟通過科技手段創作和純手工創作是不一樣的。”

01

網絡掀論戰

“藝術”的定義漸模糊?

據悉,今年一共有11名參賽者的18件作品入選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數字藝術類別比賽,主辦方規定,“創作或展演過程中使用數字科技”才能入選,艾倫在提交作品時也表明使用了Midjourney工具。使用該軟件時,只要輸入關鍵字,就能讓Midjourney產出充滿細節的圖像。

圖?|?Midjourney工具

艾倫獲獎的作品看起來像是巴洛克油畫加上科幻電影的超現實組合。擔任比賽評審委員之一的藝術家Cal Duran也表示,雖然艾倫的作品中提到了“Midjourney”,且他在審視作品時并不知道它是由AI生成的。但Duran與另一位評審還是堅持將這幅畫作頒發該項目第一名,并表示評審正在尋找“講述故事、喚醒靈魂的作品,我認為這件作品做到了。”

該比賽的結果引發了藝術家以及網民的激烈爭論。數字科技與他們制作圖像的方式、以及過于便利和強大,已經引發了關于它們是否能夠“真正”創作藝術或幫助人類創作的爭論。

一位推特用戶這樣說:“這就跟為什么我們不讓機器人參加奧運會的原因完全一樣。”另一位寫道:“我可以了解人工智慧藝術很有用,但是生成一幅畫來聲稱你是藝術家?絕對不行。”

而一些藝術家也對人工智慧在藝術創作的興起感到擔憂。畫家朱馬隆(Genel Jumalon)在推特直言“這爛透了”,而后補充聲明自己支持AI作為創作工具,但比賽項目應該要有獨立類別。

而漫畫家馬特.博爾斯(Matt Borrs)則詳細說明了他的看法:“科技可以做的工作越來越多,讓富有的人變得更富有,但大部分(科技)似乎并沒有讓一般大眾受益……對于開發人員和科技人來說,(人工智慧藝術)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對于插畫家來說,這非常令人沮喪,因為感覺就像你已經不需要聘請插畫師。”

02

從字句組合生成畫作

創作方法不再受限

但艾倫本人的立場也毫不退讓,甚至很高興掀起人工智能作為藝術創作工具的關注和討論。他說,盡管自己沒有使用畫筆來創作,但創作出投稿作品,也花費了他相當大量的工作,并不容易。

圖?|?艾倫創作的AI畫作

任何人都可以向Midjourney輸入“憤怒草莓的油畫”之類任何無厘頭的字詞,并在幾秒鐘內從AI接收到幾張圖像。但如果要呈現令人滿意的光影、構圖、主題等,還要在有限的字詞內精準表達,“這并不只是拼湊字詞就可以贏得比賽。”艾倫說。

他表示自己花了80多個小時、歷經900多次的修正。首先,他先結合“褶邊連衣裙和太空頭盔的女性”為主題的敘述,生成維多利亞與太空主題的角色。接著,他在文辭中針對畫面明暗、色彩進行更多修正,最后形成作品。

圖?|?獲獎作品《太空歌劇院》

然后,他再使用修圖軟件Photoshop潤飾了這作品,例如其中一位角色在AI工具生成之后沒有頭,因此艾倫補上了擁有深色卷發的頭。最后,他用名為Gigapixel AI的軟體讓圖片畫質更好,并在當地印刷店印制在畫布上。

艾倫后來在Discord的Midjourney討論區中表示:“與其討厭科技或應用它的人,我們不如承認它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并長久地運用它,這樣我們才能向前邁進,而不是為此怨懟。”

03

AI畫作成為市場香餑餑?

近年來,AI與藝術交融得愈發深入,此前曾出現的AI畫作被拍賣并以300萬元價格成交的事例,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AI畫作的市場空間。但AI創作的作品究竟能否被稱為藝術品?AI又是否會在未來取代普通的藝術創作者?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月,百度數字人度曉曉曾第一次作畫,其4幅AI畫作(《無界?自然與虛擬》、《無界?火星上的月亮》、《無界?沙漠中的孤島》、《無界?顏色與星空》)被制作為數字藏品在百度App上線售賣,實現24小時售賣額超過17萬元。隨后在今年8月,百度則發布了“AI作畫”首款產品“文心·一格”,支持國風、油畫、水彩、水粉、動漫、寫實等十余種不同風格高清畫作的生成,還支持不同的畫幅選擇。

圖?|?百度數字人度曉曉AI畫作

不只是百度,商湯科技也在AI技術與藝術融合上進行布局,其中,該公司“數字貓App文創平臺”曾推出原創打造的數字文創產品《宋人匹馬·徐悲鴻》,該產品便使用了AI+AR技術,從而對原畫進行三維重建和數字重塑,限量發售2300份。據報道顯示,該產品上架后迅速售罄。

圖?|?商湯科技AI畫作《宋人匹馬·徐悲鴻》

不止是國內,海外也有類似的案例。2018年世界首次由AI創作的畫作《埃德蒙·貝拉米畫像》在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了43.25萬美元(約3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超過估價45倍的事例,也證明了AI創作的藝術作品正得到認可并產生更大的價值。

圖?|?AI畫作《埃德蒙·貝拉米畫像》

04

主流AI作畫程序尚不完美

Midjourney從今年7月開放公開測試以來,已經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創意工具,只需靠著文本敘述就能輕松上手。而尚在測試期的AI制圖軟體還有OpenAI的DALL-E 2和Google Research的Imagen,可以用來生成極其詳細、逼真的圖像。

但DALL-E 2和Imagen的研究報告都承認了所謂“大數據”圖像訓練帶來的風險──大量的圖像數據訓練讓AI可以自動生成圖像,也會讓他們大量復制這些資料內的西方文化和性別刻板印象。

圖?|?Imagen畫作和其文案

這些偏見與刻板印象將可能被大規模傳遞,也可能被延伸到性別與種族的歧視。OpenAI在線上公開的“風險和限制”文檔中,說明了文字提示如何反應這些問題,例如“護理師”一詞產生的圖像幾乎都是戴著聽診器的女性,而輸入“CEO”顯示的圖像幾乎都是男性,而且幾乎都是白人。在Google Brain團隊成員介紹Imagen的研究論文中,Imagen似乎也呈現了“幾種社會偏見和刻板印象,包括對傾向生成膚色較淺的人的圖像,以及對于不同職業的描繪會產生西方的性別刻板印象。”

目前,OpenAI和Google Research都還將注意力集中在可愛的卡通圖片上,尚未觸及到令人不安的圖像與領域,例如色情與暴力等主題。

圖?|?OpenAI作品

加州理工大學的倫理與新興科學小組的研究員Julie Carpenter這樣說,“我們應該作為合作伙伴與它合作,但它還不完美。它還有其局限性,而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期待。”

05

AI為藝術創作拓寬了視野

隨著AI技術的發展,藝術家們則開始思考,AI創作的根本來源仍是通過算法對人們的模仿,這究竟能否被稱為藝術品?而AI的發展又是否會在未來取代普通的藝術創作者?

業界認為,藝術本身是多元的,AI的創作不會替代藝術家們的創作,二者各自有著不同的特征,市場定位也有所不同,藝術家們的創作有著自身的個性表達,具有不可替代性,而AI技術雖然能夠創作藝術作品,目前更多的仍是輔助藝術家進行創作的過程,借助技術來實現更好的藝術作品。

同時,從技術層面來看,AI為藝術創作拓寬了視野,與數字文創產品的融合也增強了沉浸感。此外,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降低了創作門檻,讓更多人能夠進行藝術創作,這是AI對藝術市場帶來的正向作用。

圖 | 網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MetaPost(ID:MetaPost23)


精選文章:

假如建筑只有一種顏色,建筑師將如何抉擇?

0.5書房的N種可能,后疫情時代家庭空間研究

100年前的中國市井畫,被歪果仁視作珍寶

好玩的跨界設計,都有哪些設計方法?

白敬亭許光漢都在穿!00后新生代設計師品牌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