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巴黎時裝周都會搞事情,今年格外多。
比如這雙LOEWE的米妮公主高跟鞋,讓人感覺好像走錯了片場。
這邊剛一眼看去覺得不要太抓馬了,一邊刷到卡戴珊家族的老幺金小妹穿的黑色同款,居然覺得還不錯??
是誰又雙叒叕在“真香”了。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一次次讓人“真香”的時尚單品。
“巴拉克拉瓦是防毒面具嗎”
天氣越來越冷了,不少不愛戴帽子的人到了秋冬也會紛紛掏出一頂帽子。而走在時尚前端的大牌設計,怎么能放過秋冬做帽子的好時機?
去年,一頂巴拉克拉法帽就適時橫掃各大品牌秋冬秀場。
這種設計源自寒冷的克里米亞地區,但它向來主打御寒效果,和時尚沒什么關系。
只露出眼睛和小部分臉,還全包住脖子,如果臉部線條沒有那么骨感,或是脖子不夠纖長,戴上它,就是防毒面具本面具。
但奈何既戴帽子又戴圍巾太麻煩,脖頸間露個風還冷,有這么一件好東西可以一舉多得,豈不妙哉?
人總是對新鮮事物保有好奇,再加上各路時尚雜志和秀場紛紛推出新款設計,除了Miu Miu之外,Alexander Wang、Versace、Dior、Lanvin、Richard Malone、Preen也都有自己的設計款,看著看著,似乎也沒那么丑?
今年冬天,你會戴上巴拉克拉法帽嗎?
“羅馬涼鞋,家喻戶曉的雷”
夏天已經徹徹底底過完了,但今年,應該有不少人又重新掉入了羅馬涼鞋的坑。
羅馬涼鞋顧名思義起源于羅馬,最早是羅馬角斗士穿著,從腳部到小腿都是繞帶,主要是起到保護作用。
雖然現在有很多改良款已經去掉了腿部的繞帶,但它依然是穿搭界家喻戶曉的雷品。
它一根根綁帶的編織設計,上腳極容易顯得臃腫,就像在捆粽子一樣,一不留神還容易穿出塑料奶奶鞋的感覺,皮帶一寬又像粗獷的爸爸涼鞋。總之,就是不討喜。
但今年夏天,就像著了魔一樣,曾經瘋狂diss羅馬涼鞋的博主們,紛紛“真香”了。
這幾年復古風氣一直高漲不下,羅馬涼鞋正吃到這波紅利。
從古代設計演化而來的款式本身就復古格調拉滿,加上設計上的優化,穿起來柔軟舒適又貼合腳型,哪有不香的道理?
“寧死不穿洞洞鞋”
2002年,Crocs洞洞鞋橫空出世。
又大又笨重的鞋頭,挖滿的洞洞眼,感覺不太聰明的樣子,看上去與時尚八竿子打不著關系,甚至還有人說,穿洞洞鞋等于放棄做人的尊嚴、寧死不穿洞洞鞋。
但不得不承認,它舒適又透氣,最重要的是,夏秋多雨的時節,還有什么比洞洞鞋出門來的更方便?
曾有人在知乎上發起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華南地區的雨季,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穿著洞洞鞋出門。
然而設計師們并沒有就這樣甘于實用而放棄對時尚圈的進攻。
幾年之后各種各樣的智必星(洞洞鞋上的裝飾扣)被安上洞洞鞋,讓它變得“好玩”起來。
2017年Crocs與巴黎世家推出聯名設計,引領設計的品牌推出帶有自己特色的洞洞鞋,洞洞鞋便一腳踏進了時尚圈的大門。
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洞洞厚底老爹鞋、夜光洞洞鞋、朋克鉚釘洞洞鞋……恃丑行兇一路高歌猛進,洞洞鞋在時尚圈里四處開花,革新的鞋型Crocs Clog還在去年年底獲得了FNAA年度鞋履。
如今放眼時尚圈,洞洞鞋的出鏡率簡直不要太高,上癮般花重金購入一大堆智必星,出門必是洞洞鞋的人越來越多。
二十年,洞洞鞋憑借一輪又一輪的設計加持和大牌聯名,加上本身足夠實用的底氣,終于華麗轉身,成功讓人“真香”了。
“勃肯鞋只配在藥店賣”
說到讓人“真香”的單品,勃肯鞋絕對稱得上老大哥級別真香典范。
這種鞋子在最初設計的時候真的完完全全是為了追求舒適,并沒有把美觀看得那么重要。
70年代勃肯鞋來到美國市場的時候,由于太過質樸實用的長相,幾乎找不到銷路,一度只能憑借它舒緩腳部疲勞的功效而在藥店售賣。
直到1992年Mark Jacobs把勃肯鞋帶上T臺時,還被譴責不該把這種日常的丑東西搬到T臺上。
但當時正值反時尚流行,勃肯鞋因為確實“不時尚”因禍得福,深受反叛的青年喜愛,也為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2012年,大名鼎鼎的Celine將與勃肯鞋非常相似的鞋型運用到秀場上,打這起,勃肯鞋就搖身一變,成為了時尚代名詞,不僅開始與眾多時尚品牌聯名,個別經典款爆款甚至重金難求。
▲ Dior男裝?X Birkenstock聯名系列
▲ STAUD?X Birkenstock聯名系列
各路名人街拍中越來越多的出現勃肯鞋。
它從一開始就放在首位的舒適性也借著設計上的翻新出圈,被越來越多人發掘,畢竟追求舒適才是人類的本心。
“分趾鞋就不像給人穿的”
分趾鞋起源于古代一種將拇趾與其他四趾分開的足袋。
它的核心設計點就是在鞋面腳趾的部分一分為二,一時有人說像豬蹄、羊蹄、駱駝蹄……總是就是,不像給人穿的。
當下大家對到底什么才算時尚越來越開放,“真香”的設計,不一定只能是真的好用,還可以是真的好玩。年輕人的社交圈里,足夠特別又好玩的東西,才夠吸睛。
分趾鞋無疑擊中了這一審美心理。
Maison Margiela旗下的帆布鞋、芭蕾舞鞋、樂福鞋、涼鞋甚至拖鞋,都被設計出分趾款。
就連主打運動線的Nike也推出了分趾運動鞋。
還有大火過的“Tabi夾萬物,萬物皆可夾”的活動,回想剛開始大家的態度,是不是“真香”了?
“穆勒鞋就是又丑又難穿”
和分趾鞋幾乎齊名的丑鞋,還有穆勒鞋。
看上去像拖鞋卻又不如拖鞋舒適,前腳掌擠得慌后腳跟又空蕩蕩,這種設計被吐槽又丑又難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但如果換個角度,穆勒鞋也可以是“拖鞋改良款”,比普通拖鞋精致不止十個臺階,還能不穿襪子說走就走。
是真正的懶人福音,這也種下了它回潮的基因。
就像羅馬涼鞋走過的路一樣,在復古風影響下,穆勒鞋也漸漸“真香”了。
在更迭迅速的時尚圈里,穆勒鞋居然成為了常客,一波又一波的人迷上穆勒鞋。
它也是經歷了一番“大整容”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今天的穆勒鞋,有被稱為優雅代名詞的小細跟款,有更為鄭重的粗跟款,有復古休閑范十足的平底款;魚嘴、尖頭……各種設計層出不窮。
復古的魅力,真來了誰也擋不住。
“沒人會戴鯊魚夾出門的”
也就是這兩年的功夫,鯊魚夾可以說是迅速躋身“真香界”網紅TOP榜了。
很多人的印象里,它都是媽媽們只有在家里洗澡或做家務時,圖方便省事才會用來夾頭發的東西。
因為這種從小根植的記憶,人們會把鯊魚夾對應上媽媽式古早審美。
當它直接懟到當代年輕人的生活中,就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土”和“丑”,很多人表示絕對絕對不會戴出門。
▲ 圖源:豆瓣
但像洞洞鞋一樣,鯊魚夾的好處是你不能漠視的。
比如操作方便、不勒頭發和頭皮,扎起頭發后放下甚至還能收獲“大波浪”。
更重要的是,用鯊魚夾夾頭發,可以完美遮住發際線,直擊當代年輕女孩重大痛點。
再加上一眾明星的高頻使用,各路博主的認真分享,對它嗤之以鼻的人慢慢開始疑惑了,實踐之后,真香了。
擱前幾年,誰能想到LV會賣鯊魚夾?
追求實用主義的當下,只要東西足夠好用,它終究也會變得“好看”,什么土味、low,早晚拋到腦后。
“絲襪怎么穿才能不廉價?”
今年夏天咸魚翻身的,還有讓人摸不著腦袋的絲襪。
大概也就是十幾年前,忽然開始全網抵制絲襪,穿裙子的時候搭透明絲襪都被視為土氣,黑絲更是直接與廉價、土氣這類詞綁死。
緊身塑形的黑色款式看似能突出腿部曲線,但實際上,對腿部線條、絲襪的材質和設計都很有要求。
黑絲高彈力貼身的面料會將各種腿部問題暴露無遺。
▲ 知乎上一直有很多人在討論絲襪和土的話題。
但這幾年,絲襪卻開始以不同形式在時尚圈反復蹦跶。
從Alexander Wang的字母絲襪,到Chanel的蕾絲絲襪,FENDI、LV、GUCCI的logo絲襪、Marine Serre的新月絲襪,絲襪花樣越來越多。
不難看出,設計上最大的改變就是,黑絲上開始有紋樣了,比起很多年前平板的樣式,不那么“寡”了。
這種設計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視覺上的膨脹感,沒有超模的腿也不會太駕馭不住。
GUCCI直接在官網售賣破洞黑絲。
除了這些基礎款翻新,今年夏天還流行起了漸變絲襪。
很難說是因為健身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越來越敢于展現自己好看的腿部線條了,還是說是因為穿黑絲的那波人又開始追求新的設計感了。
總之,曾經義正言辭拒絕絲襪的那波人,又打臉了。
“絲巾都是媽媽們用的”
不知道是哪股風刮來,這兩年媽字輩的單品一個接著一個地回潮。
之前一說到絲巾,你是不是也覺得這都是媽媽輩用的東西了?腦海中不自覺浮現出媽媽式拍照必備神器。
2020微博之夜上還玩起“土味絲巾風采大賽”。
說到絲巾就想起土味,幾乎已經是條件反射了。
但你有沒有感覺到,絲巾的使用年齡,也開始下移了,絲巾再也不是媽媽專屬。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設計給力。
擺脫了大紅大綠和輕薄的雪紡材質后,絲巾的美貌被“重新發現”了。
再加上,這幾年熱度一直高居不下的法式穿搭中就經常用到絲巾裝飾,各路博主輪番輸出“絲巾的xx種用法”,讓這個“從小眾設計單品”漸漸成功破圈。
“誰要穿一條破洞牛仔褲”
牛仔褲最初是為了讓工人們在惡劣的工作環境里有一條耐磨的褲子而發明的,那個時候,可沒人覺得破洞牛仔褲是什么時尚的東西。
到了90年代,在搖滾、嬉皮文化影響下,牛仔褲開始越破越時尚,破洞牛仔褲一躍而成主流時尚單品。
這是因為對時尚的“求異”心理,在完整的牛仔褲上下再多心思,也比不上幾個洞來的個性獨特。
它火的時候,街上甚至很少能夠找到一點破洞設計都沒有的牛仔褲。
雖然但是這股風這兩年已經刮淡了,但,誰的衣柜里不曾有過一件破洞牛仔褲呢?
其實不難看出,這些丑東西之所以能翻身“真香”,要么是因為設計師們太會整活,丑東西變美了變好玩了錢包就蓋不住了;要么就是符合人們越來越追求舒適性、實用性的趨勢,再就是,KOL理論的真理性。
總之,人類果然就是會不斷打臉的視覺物種。
作者:漣漪漣漪
責編:叢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