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八破圖,或許大多人都是滿頭問號,但是說起拼貼畫卻頭頭是道 。

其實西方的拼貼藝術,在我國古代就已經被玩明白了。

而這種流行了數百年的中國傳統繪畫,卻逐漸被淡忘甚至瀕臨消失,實在是令人惋惜。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中國傳統的拼貼藝術

東方古老的拼貼藝術?

八破圖早在元代就已經存在了。

八破圖里的“八”是虛指,用來表現畫面內容的豐富,意為把一些殘破的東西放在一起畫成一幅畫,八破圖非常真實的描繪了古代文人雅士書房所常見的雜物。

現代人看到八破圖,或許會下意識認為不過拼貼畫而已,而和拼貼最大的不同在于,八破圖居然是完全手繪的?

西方的拼貼畫都是用現成的圖片,或者是特殊材質的實物來代替繪畫。

而八破圖雖然看起來像黏貼的效果,但其實全是畫家故意制作的假象。

如果只是使用拼貼的手法,那是毫無難度,八破圖實際需要畫家技藝超群。

比如里面的書法,不僅有顏體、隸書,很多還故意反著寫——

八破圖中,常出現折疊的信和封條,翻折部位需要反寫的書法字體,不僅增強了以假亂真的效果,更是難度巨大,或許很多人要正著寫好就已經失敗了……

除此之外,八破圖通常都是有所隱喻的,還需要畫家對歷史文物、碑文拓片、各家書體……各種駁雜的知識都有掌握。

如果掌握了反寫書法,擁有普通繪畫技巧還不行,八破圖最為重要以假亂真的視覺效果,還需要特殊手法。

八破圖看起來很隨意,把拓文和書畫作品殘片隨機貼合在一起,局部通常有半透明,隱約可以看到下一層,實質都是畫家的精心設計:

畫面上折起的畫片,殘燒的畫幅、瓦當、扇面等物品,交錯重疊呈現出逼真的視覺效果,作品故意在交疊處和邊沿處暈染,創造出了三維空間的效果。

要是能到這一步,恭喜,快要畫好了!只需要億點點細節。

八破圖中的物件,都是火燎、撕毀、揉皺、折損的,有些還有蟲蛀、霉斑污跡。

這些都需要畫家層層水墨渲染,使用特殊復雜的工具。

和只需筆墨、注重寫意的傳統中國畫截然不同。

所以這也是細節滿滿、注重寫實的八破圖被西方學者稱為“幻境畫”的原因。

?一直徘徊在主流之外?

八破圖在中國畫歷史中,開創了拼貼寫實風格,清朝甚至有一段時間風靡過,但為什么發展到現在反而默默無聞了呢?

傳說八破圖起源元代,浙江湖州的錢選在酒后,即興把飯桌上殘存的事物作為繪畫對象,錢選題詞為“錦灰堆”。

歷史上,元代繪畫開始有類似八破圖的繪畫樣式出現,卻在當時被排擠了。

這是因為八破圖并不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山水、人物、花鳥的寫意才是主流。

而八破圖多是面對物件來寫生,追求真實感,關注的往往是畫家周圍,一些日常細小物品。

也因為這個八破圖被當時上層社會,或主流畫家評判成取悅平民的繪畫風格,難登大雅之堂。

八破圖大多作為游戲之作,并無畫家專門繪制。

而在清朝時,八破圖的流行源于金石學的興盛,大家開始欣賞殘缺美。

而由于列強入侵,內亂四起。從京城到鄉鎮,不管是皇室還是平民,灰燼中殘留的書紙都是大家常見的物品。

這都成為了以破舊實物為主題的八破圖的發展助力,流行一時。

現在八破圖留下的實物,大部分是清末民初的作品,其中大多隱藏著彼時的社會問題。

在經歷了清末民初的鼎盛時期后,殘缺美和新時代主題格格不入,八破圖又開始逐漸衰落,險些直接斷絕。

東方“幻境畫”面臨失傳?

經歷了數個朝代的八破圖,在今天只有山東淄博耿氏父子再做其傳承沿襲。

八破圖面臨失傳,首先就是因為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藝術家要求太高。

畫一幅八破圖,不僅得擅長隸、篆、草、真等書法字體,還要能模仿各個名家的。

傳統繪畫里的山水人物、花鳥魚蟲也要都會。

再加上各種碑拓、青銅器銘文,還需要會篆刻印章。

光是基礎條件就砍掉了一堆的創作者,而且八破圖本身就需要精雕細琢,花費時間不少。

像八破圖中出現的書信地契,基本會有線格、抬頭和印花,這些都得手繪,還是用毛筆,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大部分的工具,都得靠畫家自己制作。

最為關鍵的是,聽過的人實在太少,費心費力說不定還沒人懂欣賞。

要是想以此為生,那是根本賣不出去,這樣一來誰也不樂意畫八破圖。

再者因為八破圖一直被排擠在主流之外,注重寫意的中國傳統畫,向來看不上寫實。

因此在藝術典籍和美術畫冊中幾乎沒有記載,很多問題都沒有實證。

同時,國內基本上沒有八破作品留存,也沒有專門對此進行研究的個人和組織,導致了瀕臨失傳的局面。

但幸好在山東和浙江,還有年輕畫家正從事這種藝術形式的傳承和創作。

山東淄博的耿玉洲和耿學知父子不僅創作八破圖,也在為向下傳承做準備。

現在的新八破圖,繼承了八破圖原本的筆墨方式、表現內容和形式構圖,并加入現代的新元素。

比如繪畫的對象,出現了現代書籍、畫報、日歷,甚至是撲克、海報、漫畫。

新舊的交融,讓八破圖擁有了新時代的新生命。

八破圖逐漸被部分人關注到,藝術拍賣市場上也偶爾有其身影出現。

終于,在2013年,八破圖被列入了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耿學知在淄博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錦灰堆展覽館”。

這里不僅是耿學知平時創作和授課的地方,也是周村主要旅游觀光的場所。

但僅僅如此,仍是不夠的,作為一種中國獨特的藝術,應當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千年的歷史,雖然讓我們擁有了先人巨量的寶貴藝術遺產,但也在發展中不斷忘卻和遺失了許多。

在關注當代藝術的同時,不要忘卻仍在努力生存生長的中國傳統藝術。

參考文獻:

王婷婷.八破圖與拼貼[C].中央美術學院,2018.

作者:花花

責編:叢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


精選文章:

麥當勞周邊“撞臉”姜文!火出圈了

黑化的宜家為啥是“巴黎世家平替”?黑色或成今年真正的流行色?

順豐發布全新IP形象,太可愛了!

人工智能的藝術表達

3個「鳥巢」酒店的設計,網紅酒店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