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老師有事兒,這節課我來上。”

每個人的學生時期都碰到過類似情況:美術或音樂課在備考前期常常會被班主任強勢剝奪。

這看似影響甚微,卻在潛移默化間限制了學生很多發揮想象力的機會...

etj1

埋頭苦學應試技巧、遵循老師口中的統一答案,漸漸失去了展現獨特性的機會,最終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美的辨別也變得單一,「中國式審丑」正生根發芽。

etj2

“如今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卻很多”,畫家吳冠中如是說。

我們的教育著重實用主義和知識背誦 —— 「學藝術賺不到錢」、「考上好學校才有出息」...種種誤區匯聚成了當代價值觀的眾生相。

etj3土味設計etj4美感設計

據調查,73% 的人對中國審美沒信心,大紅大綠的街坊招牌、魔性音樂、奇葩建筑、土味流行。

etj5

上新聞、霸屏熱搜——盡管它的重要性已經被越多越多的人意識到,一些更為關鍵的問題卻似乎仍沒有答案——美育究竟是什么?應該怎么做?審美缺失還有沒有彌補的機會?

在海峽對岸,同樣為應試教育困擾的中國臺灣,正在經歷令人欣喜的變化。

『美感教科書』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etj6

一本教科書的組成可以是文字和圖片,也可以囊括豐富的知識。再與圖像、插畫、設計相結合,像繪本雜志一樣精美。

美感教科書的設計師團隊起名為“美感細胞”,由設計師陳慕天于 2013 年發起的。考慮到學生每天最多接觸也最容易傳播普及的東西就是課本,“美感細胞”第一個計劃便從一三五年級的國語課本入手了。

etj7

全面改造國小教科書,重新編排版面、繪制插畫。讓孩子在上課時,就能直接擁有美感教育的啟蒙。

etj8

etj8-1

教科書透過設計師的巧思,以插畫設計、排版與用色等具引導性的元素編排課本,不僅讓教學更顯活潑與創意,部份內容也刻意留白,讓孩子可以自主性的參與「設計」。

etj9

etj10

在功能面或使用性上,美感教科書同樣充滿細節,設計師們于其中創造了不同的互動小游戲及圖示增加思考連結,引領同學感受學習的樂趣。

人物的形象趣味地結合了幾何色塊

etj11

課本改造版第八課「動物的尾巴」頗受孩子喜愛

etj12

而除了美的訴求外,他們也轉化課本應有的實用性及功能性,并以此加強及誘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etj13

此外,「通用設計」也被融入課本當中,擴大包容性,讓色盲與色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極佳的課本體驗。

『校園美感改造』

etj13a

近些年,臺灣地區教育部為推動美感教育,發起了一場校園美學改造運動——「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參與的九所中小學從北到南,改造項目也很多,有美感教室、主席臺、學生餐廳。通過設計的落實,讓學校真正成為美感教育的一環!

苗栗豐林國小

etj14

豐林國小是偏鄉小學,中廊是學校里唯一可以利用的半室外活動空間,學生放學后都會約在這里集合。這個中廊位于教學樓中間,前面有操場及山景,后面有寧靜的小空間。因為年久失修,老舊昏暗,不友善的地板鋪面以及殘破不堪的布告欄,都需要改善。

etj15

設計團隊在規劃時,大膽提出改變環境材料、色彩計劃以及場域延伸。先是整合中廊與后走廊空間,引入綠意、改造地坪,讓后走廊成為中廊的緩坡,讓原本生硬的走道空間變得柔和。

etj16

兩側布告欄重新設計,外觀視覺統一,圓弧造型框設計呼應花臺,再配上照明,提升閱讀跟展示的趣味,讓中廊成為一個無論晴天雨天,學生都能在這里游戲、運動、說笑、帶導讀的多功能空間。

云林山峰華德福國小

etj17

主席臺在過去的教育空間里是權威的象征:大會、唱國歌、師長訓誡。但在云林山峰華德福國小,因為教育轉型,以人為本,師生間的關系也很親近,希望能改造主席臺,成為師生共享的復合空間,可以辦講座或活動,或是展示藝術創作。

etj18

在不能拆除的前提下,設計師以云林本地常見的野生動物「大冠鷲」為意象,取大鵬展翅、孩童們在羽翼下快樂成長的概念,來轉化這個空間。空間串連操場上的游具設施,并在主席臺新增了攀巖墻,跟單輪車斜坡整合,讓它成為師生可以戶外上課、休憩,甚至攀巖運動的半室外場域。

『美感課程』

etj19

在臺灣「美角」的官網上,記錄了三年里將近 500 多個美育課程與案例。

這套臺灣的「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劃」,以「美感是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里」為理念,透過不同類型生活觀察與動手實踐課程,讓生長在臺灣不同地域的孩子們,學會思考美感,構建他們對世界的各種想象。

etj20

澎湖縣的西嶼島地處偏僻,到了年齡,孩子們便會離開家鄉去到外地求學。西嶼初中的老師林雪倩,開了一門色彩課,讓這群過去從未上過美術課的孩子,利用簡單的色塊,描繪家鄉風景。

etj21

沒人教他們,他們卻很自然地做起了漸變和疊加。林雪倩覺得,這是因為這些色彩和答案早就在那兒了,只是借由這個機會,被從記憶里打撈了上來。

而這個體驗思索的過程,對家鄉、土地、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體認結果,都將成為他們日后人生中不可替代的養分。

etj22

臺北立金華初中所在的康青龍社區,有各式各樣的老房子,老師張雅雯把它們拍了下來,墻面部分挖空,讓學生去比對、討論,重新設計這些建筑的外立面。

etj23

etj24

但小孩子總是一點就通的,討論到一半便有很多想法冒了出來:仙鶴雕塑要配綠葉;金屬材質跟時尚的奶茶店比較搭;一個家住附近的學生,興奮地告訴張雅雯,平時上下學從未注意過這些。

etj25

在花蓮,仍然保留著擁有傳統木窗花結構的老房子,但是許多的窗花工藝已經消失。

etj26

于是花蓮當地的美感課程老師,就帶著學生開始一趟尋找夢想之窗的旅程,讓學生們根據日常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制作出兼具美感與結構的窗花紙模。

教育過程馬虎不得,而美感教育同樣值得我們 "斤斤計較"。希望孩子們在接受優質教育的同時也可以被一批優秀的設計師作品所灌溉生長。

可已經度過美感教育期的設計師們,該如何是好?

作為一款靈感搜索引擎,大作也早以將「美感」作為一項重要搜索指標。通過 AI 介入,為每張圖片打出「美感分值」,并通過系統排序,將分值較高的圖片優先展示。

etj27

大作囊括5 億全球優秀作品,35 個設計領域,讓設計師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能夠美圖傍身,隨時受到美感的環繞滋養。

其他相關精選文章:

頭盔還能這么玩?

美上美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新logo發布

設計師哪里最敏感?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